鱼腹草

首页 » 介绍 » 介绍 » 安徽的风俗有哪些
TUhjnbcbe - 2024/8/12 22:01:00

安徽的风俗:阜阳火把节、九华山庙会、徽州婚嫁、大班会、花鼓灯、过年入夜前洗澡、放炮祭祀、安苗节、东至赏灯会、绞脸。

阜阳火把节

阜阳火把节是阜阳地区过的中秋节。夜晚打火把游乡,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。相传韩山童、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,纷纷举火把响应,首克颍州。时有童谣:“满城都是火,官府四散躲;城里无一人,红巾军席上坐。”

九华山庙会

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地方传统民俗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唐开元末年,新罗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炼,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菩萨化身。此后,每逢农历的七月三十,佛教僧徒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逐渐形成九华山庙会:佛诞节(农历四月初八)、自恣日(农历七月十五)、地藏诞日(农历七月三十)举行“浴佛法会”、“盂兰盆会”、“大愿法会”,农历十月十五民间和寺院共同举办“阴骘大会”,四面八方香客虔诚礼拜,买卖交易聚成集市。

徽州婚嫁

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一般有九道程序:说媒、行聘、请期、搬行嫁、开脸、迎亲、拜堂、闹洞房、回门。

大班会

大班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。大班会也叫鬼会,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,它十分精彩奇特,因有剧情发展,类似折子戏,说它像舞剧也无不妥。每逢正月十五大班会演出,演员们着戏剧服装,脸画油彩,牛头、马面、黑白无常、判官、小鬼,纷纷登场,闹闹攘攘。

花鼓灯

花鼓灯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,有歌有舞有戏剧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,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、欢快热烈、动作洒脱,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,它的音乐源自民歌,题材广泛,节奏多变。年,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入夜前洗澡

安徽过年有入夜前洗澡的习俗。在除夕夜来临前,要洗澡洗衣服,将一身灰尘清除干净,并将衣服晾挂起来,表示不能湿着过年的意思。

放炮祭祀

安徽过年有放炮祭祀的习俗。大年初一清早,家家户户就要将家门打开,并在门口点燃爆竹,有着红红火火的寓意,而且放炮后要由家里的长辈举行祭祀仪式,祭奠先祖,吃过早饭后则会前往其他长辈家中拜年。

安苗节

安苗节是流行于安徽歙县、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。以祭祀神灵汪公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,祈求丰收,保护家人安全。

东至赏灯会

东至赏灯会是安徽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。东至县城尧渡街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办灯会,其时山城里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。

绞脸

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,亦称绞面、开面、开脸等,是在西亚、中亚到东亚历史久远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。

传统婚俗之一。指婚礼前为新娘修饰梳妆脸面。女子一生只开脸一次,表示已婚。多由公婆、丈夫、子女俱全的所谓全福妇女进行操作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安徽的风俗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