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女性的一生会经历第一次月经,也会经历最后一次月经然后进入绝经。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到绝经后1年内这段时间又称围绝经期,俗称更年期。很多女性在此期间会出现不正常流血现象,也有很多人认为“这是很正常的事,不用就医慢慢就好了。”
“围绝经期是女性健康的转折点,不是熬熬就能过去的。”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唐霓提醒,长期阴道流血会导致贫血,还可能引起生殖器官感染、身体虚弱、抵抗力差,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异常阴道流血的背后可能是炎症甚至是妇科肿瘤在搞怪。
围绝经期短则1到2年长则10到20年
众所周知,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,卵巢功能逐渐衰退,激素水平下降是必然的,特别是到了40岁以后,更是呈断崖式下降,出现无排卵、稀发排卵、*体功能不良等症状,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月经问题了。
唐霓介绍,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到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,一般在40岁-50岁之间出现,有的女性40岁就开始了,短的1到2年,长的甚至10到20年。
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,月经周期越来越长,月经量越来越少,直到彻底绝经,这是理想的绝经模式,但是只有少数的女性能如此顺利地渡过围绝经期进入绝经期。
大部分的女性绝经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月经改变(俗称乱经),这也是女性朋友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。常见的月经改变可表现为:月经周期缩短,比如1月来几次,经期延长,淋漓不净、经量增多,月经不规律或者几个月不来然后突然出现大出血等等。
既然围绝经期出现月经紊乱是一个生理现象,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处理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唐霓表示,阴道长时间流血会导致贫血,长期贫血又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,尤其是心脏;还可能引起生殖器官感染、身体虚弱、抵抗力差。
唐霓提醒,更年期女性出现医院就诊。如果超过两个月没来月经,首先要排除妊娠,医院就诊,因为长时间不来月经,子宫内膜持续增生,再次来月经就容易导致大量出血。
围绝经期要警惕生殖器官恶性肿瘤
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围绝经期的妇女,年纪在四五十岁,出现了不正常的阴道流血,有些长达几个月也不当回事,导致严重贫血或者医院就诊。”唐霓说,每次问患者为什么不早就诊,大部分回答都出奇的一致:有些认为来月经就是排*;有些说更年期这种现象是正常的,熬熬就过了,医院看;甚至有些绝经后再次阴道出血的患者,认为是“第二春”的表现,反而感到暗暗高兴,而延误诊治。
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能熬熬就过去的。唐霓提醒,很多病理性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异常的阴道出血症状,最常见的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内膜增殖症、子宫内膜息肉(均有恶变的风险)、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等;阴道、宫颈的良性病变有宫颈息肉、生殖器官湿疣、老年性阴道炎等。
需要重点提醒大家的是:生殖器官恶性肿瘤,特别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,它的临床表现和更年期月经紊乱极相像,单靠临床表现很难鉴别。另外宫颈癌发生率也是较高的。还有卵巢癌、输卵管恶性肿瘤、阴道、外阴恶性肿瘤等。它们的表现也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血性白带。
此外,合并内外科疾病也可能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:如甲亢、甲低;自身免疫性肝病、酒精肝、重症肝炎、肝硬化;肾脏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。有些患者就是以月经异常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才发现内科疾病的。
建议更年期妇女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
“有些医院体检过。”唐霓坦言,女性围绝经期就是“多事之秋”,肿瘤发病率上升,建议更年期妇女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,确定有无阴道、宫颈问题,生殖道及盆腔有无感染等。
具体来说,可行宫颈刮片(TCT)及人乳头瘤病*(HPV)筛查,排除宫颈病变。做B超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:子宫内膜息肉、增生、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、有无盆腔包块等。抽血检查看有没有贫血、感染、凝血功能异常、肝肾功异常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。
如果出现器质性病变,就需进行相应的处理。比如查出肿瘤就需手术处理,合并内科疾病就需治疗原发病。如果排除器质性的病变,视情况进行调经干预,顺利过渡到绝经。有些单纯月经过多的患者可以上曼月乐环,有效减少月经量同时起到避孕作用。反复顽固的月经过多又不想切除子宫的患者,也可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,以达到明显减少月经,甚至闭经的目的。
“妇科很多恶性肿瘤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,特别是早期的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预后是很好的。”唐霓谈到,我国进行免费农村“两癌”筛查已经多年,现在扩大到县城,筛查出挺多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,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女性掉以轻心、嫌麻烦拒绝检查,呼吁大家还是要积极参加。
围绝经期不仅是每一位女性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