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腹草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屡试不第,赋诗一首,罗隐黄河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bdf/

莫把阿胶向此倾,此中天意固难明。解通银汉应须曲,才出昆仑便不清。

高祖誓功衣带小,仙人占斗客槎轻。三千年后知谁在?何必劳君报太平!

罗隐是唐末诗人,他有个外号叫“十上不第”,意思是多次参加科举,每次都榜上无名。根据史书记载,他参加十多次科举考试,直到黄巢起义后才断了科考的念头,隐居九华山。想要踏入仕途,对罗隐这样的平凡文人而言,只有科举一条路。当这条路断了的时候,罗隐开始反思,科举考试真的公平公正吗?为什么他每一次都落第,是不是和唐末的吏治腐败有关?罗隐心有所感,赋诗一首,诗名为《黄河》。

黄河之水浑浊,内有大量泥沙,古人通过各种办法治理黄河,效果都不显著。罗隐看到黄河之水无法清澈,联想到了唐末科举考试中出现的种种舞弊。他的想法很奇妙,除他之外的诗人以黄河为题进行创作,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入手。

阿胶是一种滋补药材,古人认为,阿胶可以净化污水。罗隐说,“不要把阿胶投入到黄河里,用这种方法无法去除黄河中的泥沙。”到底什么方法有效呢,罗隐开始故弄玄虚,来了一句“天机不可泄露”。黄河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,在传说中黄河之水来自天上,可以通向银河。在古人的认知里,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,黄河从源头就已经不清澈。

当年汉高祖夺得天下封赏功臣的时候,指着黄河发下誓言。哪怕黄河变窄到衣带那么宽,功臣的后代依然享受爵禄。黄河是一条神奇的河,汉代张骞探寻黄河源头的时候,见到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。罗隐用这两个典故,把黄河与朝堂政务联系起来。所谓仙人,暗指朝中权贵;黄河暗喻朝政。权贵腐败,朝政自然变得像泥水一样不堪。

在传说中,黄河变得清澈是天下太平的征兆,在古代文献中有“黄河千年一清”的说法。罗隐说,黄河要三千年才能清澈一次,他生不逢时没有赶上黄河变清的时候。换一种说法就是,他没有生活在好的时代。

罗隐通过描写黄河讽刺唐末的腐败现象,言辞犀利,入木三分。读过全诗就知道,罗隐屡次科举落地,和他的能力无关,和腐朽的统治有关。罗隐斥责腐败,讽刺不公。既然科举考试已经失去了公正性,哪怕罗隐继续考下去依然会榜上无名。他通过一首诗,通过自身的遭遇,让人看到唐末的乱象。

拓展阅读

他为“躺平”写诗?姚合《闲居》他敢批评始皇帝,许浑《途经秦始皇墓》他的人生,他做主,王维《归嵩山作》赋诗一首寄托思乡之情,韦庄《章台夜思》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